鐵桿ironclub桿頭那麼多樣,常聽別人講刀背、凹背,中空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在上集幫大家做一目瞭然的分類,於下集介紹鐵桿設計的應用功能以及分析適合的族群。
目錄
鐵桿ironclub桿頭概分五大類型
鐵桿桿頭造型就如同汽車的外型一般,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
美觀又兼具功能的會流傳下去,相對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就會被市場淘汰。
本文就基本的典型設計,可以廣泛地在市面上見到的產品為大家作介紹。
可概分為四大類。
1.刀背型。
2.凹背型。
3.口袋凹背型。
4.複合材料型(中空型)。
5.跨界型。
刀背型鐵桿
英文:BLADE、MUCSLE BACK(MB)
日文:マッスルバック
刀背鐵桿的外觀特徵
從桿頭的四個視角來觀察。
有的品牌會在桿頭上刻MB兩字,就代表這顆桿頭是MUCSLE BACK,很容易識別。
簡潔造型的刀背鐵桿。
剛聽這個詞的時候會覺得很奇怪,桿頭到底哪裡像刀了呢?
有什麼刀子是長這樣,頭大脖子細,刀尖還是圓圓鈍鈍的呢?
而且一般常說的刀背不就是指刀子不鋒利的那一面嗎?
每一支鐵桿的桿底都是平的,那每一支鐵桿是不是都可以叫刀背啊?
後來查了一下,原來大家常講的刀背鐵桿的”刀背”,是從英文BLADE翻過來的。
如果是BLADE的話,應該是指刀的刃部,也就是刀鋒才對,並不是指刀子的刀背。
如果把目光焦點放在上圖”刀背的刀刃”上,可以說刀背鐵桿的頂線位置有著感覺像刀片一樣薄且鋒利的刃部。
如果把目光焦點放在”刀背的刀背”上,刀背鐵桿厚實具有渾然一體的肌肉感,所以也稱作MUCSLE BACK(MB)。
使用刀背鐵桿的職業選手
SCOTTIE SCHEFFLER 2022美國名人賽冠軍
TYLORMADE P7TW(5-PW)
ADAM SCOTT 2013美國名人賽冠軍
三浦技研 AS-1(4-9)
MAX HOMA
Titleist 620MB(5-9)
刀背型鐵桿造型的小歷史
不講古早的高爾夫起源,從一百多年前還留下來的實品我們來觀察看看。
刀背型鐵桿的設計,自百年前的高爾夫球員都還是自己以手工鍛造方式製造球桿時就有了。
下圖是1920年左右於蘇格蘭製造的一套古董鐵桿,保存得很好,現在還可以拿來打喔。
桿頭的造型與現代鐵桿大異其趣。
桿面狹長,趾部只比跟部稍寬一點。
這時候的桿頭更接近刀片造型,是不是很像下面這把奶油抹刀呢?
看到像抹刀一樣薄博一片的鐵桿,能想像打起來會是甚麼感覺嗎?
從刀片變成刀背的原因
即使現在的”刀背”鐵桿仍需要一定實力才能駕馭,但應該還是比一百年前的”刀片”鐵桿好打多了吧!!
百年來的桿頭進化軌跡是往哪個方向走,已經可以窺知一二。
不論是推廣高爾夫運動或是希望增加銷售數量,都可藉由提升易打性增加普及率。
易打性具體來說是甚麼呢?
從外型可觀察出從過去的抹刀鐵桿變成現代的刀背鐵桿有下列四大演化趨勢:
1.桿底加寬。
2.桿面加大。
3.重心距離變短。
4.TOE端較HEEL端更增加配重。
註:上述鐵桿演化的趨勢是如何改變易打性與容錯性的分析,詳細內容留在下集說明。
即使鐵桿桿頭形狀逐漸從刀片演變成刀背,但還是不夠容易上手,仍有人持續不斷嘗試研發易打性更好的球桿。
於是有了凹背鐵桿的誕生。
凹背型鐵桿
英文:CAVITY BACK(CB)
日文:キャビティ
凹背鐵桿的外觀特徵
從桿頭的四個視角觀察。
有的品牌會在桿頭上刻CB兩字,就代表這顆桿頭是CAVITY BACK,很容易識別。
基本概念是將原本刀背型肉厚以及刃部的部分深淺不一地挖空。
可以靠兩種方法實現,一是採用鑄造法直接澆注成型,另一種是將原料經過銑削成型。
由於要考慮維持原來的揮桿重量,在不換桿身與握把的前提下,不用改揮桿方法就可以變得更好打。
所以桿頭總重量必須維持不變,挖空的區域重量移到桿底周圍。
於是桿底變厚,重心變低,更容易把球打高打飛。
凹背型鐵桿頭的變化衍生型比刀背型鐵桿來的多,用途更廣泛。
藉由不同的設計,挖空的比例配置,適用不同程度的球員。
挖空的區域越多越大,桿面面積就可以做得越大,桿底就可以做得越寬,越容易擊球,減少失誤的挫折感。
兒童用桿,女性用桿,初學者用桿,多以大區域挖空凹背設計作為基礎。
也有人稱這樣的設計是大凹背鐵桿。
而挖空的區域較少,保持桿頭背部肌肉的厚實度,挖空的區域集中在刃部,這樣的凹背設計就比較常見於低差點或是職業選手的球袋裡。
例如下列卡拉威的其中一系列刀背桿頭與凹背桿頭比較,兩者主設計理念相同,而凹背型只有刃部的位置有挖空,厚實的肌肉部位仍然保留。
這樣的凹背設計卡拉威官網稱作MUSCLE CAVITY,也就是肌肉凹背的意思。
也有人稱這樣的設計是半凹背鐵桿。
使用凹背鐵桿的職業選手
Wyndham Clark 2023 美國公開賽冠軍
TITLEIST 620CB
註:此為舉例用,為撰稿當時選手所使用的款式,將來也有可能更換其他形式。
凹背鐵桿的小歷史
距離現在約70年前,一位42歲的中年電子機械工程師,名叫科世騰.索爾海姆。(Karsten Solheim)
在偶然的機會下,他跟同事下場打了一輪18洞,從此迷上了高爾夫。
索爾海姆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業餘球友一樣,很快就卡關,再怎麼練成績也上不去,感到很沮喪。
在這個時候,大部分的人不是乾脆放棄,就是一直換球桿。
而索爾海姆的工程師性格,為他自己開創了不一樣的路。
索爾海姆對推桿尤其困擾,但他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因於推桿的設計缺陷。
無論他擊球動作多麼一致,推桿都會扭曲,足以讓球偏離路線。
索爾海姆聯想到網球拍的外框厚實,周邊配重的原理。
說不定相同的原理也可以應用在推桿上。
如果將推桿頭的重量分配移到跟部和趾部,是不是會更好打呢?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於是他開始在家利用業餘的時間研發推桿。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測試,在1962年獲得推桿跟趾配種設計的專利,1966年推出新概念的推桿,稱作”ANSER”。
索爾海姆後來靠著提供ANSER推桿給職業選手使用得到冠軍,打進高爾夫球具市場,生意突飛猛進。
隨後便離開全職的通用電氣,自行創建了PING高爾夫公司。
有了ANSER推桿的成功,海姆於是進一步試著將同樣的理念,實現在鐵桿上。
索爾海姆曾經說過:“我的想法是,如果你在球桿周圍放置外圍配重,那麼即使失誤,你仍然有機會打出好球。”
剛開始這樣的設計被許多球員嫌醜而不願使用,經過數度改良與實際比賽的實績驗證,1970年代起,凹背鐵桿逐漸開始流行。
索爾海姆因此開創了大批量鑄造鐵桿的先河。
其他各大球具廠商也開始開發凹背設計的球桿,直到現在,凹背型鐵桿普及程度仍然很高。
口袋凹背型鐵桿
英文:POCKET CAVITY BACK
日文:ポケットキャビティ
口袋型凹背鐵桿是將凹背鐵桿更加深化的概念,從斷面就可看出構造。
這一類鐵桿的基本型,桿底最寬,重心最低,桿面最大,更容易把球打高打飛。
可說是凹背鐵桿的進化型。
使用口袋型凹背鐵桿的職業選手
VICTOR HOVLAND
i210(4-PW)
這款口袋型凹背鐵桿設計概念是在原有的口袋空間位置中嵌入彈性體,補強甜蜜點的區域反應。
是口袋凹背鐵桿的最進化型。
複合型鐵桿
英文:HOLLOW BODY IRON、GAME IMPROVEMENT IRON
日文:中空アイアン
複合材質型鐵桿的外觀特徵
近幾年來開始出現複合材質型鐵桿的設計。
口袋凹背型幾乎已經到了挖空的極限,還有甚麼方法可以改進桿頭呢?
複合材質型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不同特性的材料應用在桿頭上。
在複合型盛行之前,桿頭的製造大多只用一種材料一種方法一次成形,例如刀背多用軟鐵鍛造,凹背多用不銹鋼鑄造。
而複合材質型不僅是複合了多種材料,也複合了多種成型工法。
註:由於主要使用中空框架,所以複合型鐵桿也有人稱作中空型。
複合材質型鐵桿小歷史
距今大約20多年前,日本高爾夫球具廠商FOURTEEN的竹林隆光設計出最早的中空型鐵桿,HI-858。
外型跟當時的傳統鐵桿大異其趣,有個暱稱叫”明太子”。
因在2002年時由南非名將ERNIE ELS參加英國公開賽使用奪冠而聲名大噪。
時至今日,各大高爾夫球廠牌無不以複合型鐵桿為主要開發方向。
複合型鐵桿的特點
複合型鐵桿製作方法很彈性,可以依需求做各式造型。
外觀看來可以像明太子,也可以像凹背,甚至可以很近似刀背。
除了外觀設計感比較新穎之外,初學者不容易一眼分辨。
而在中空桿頭內部能做的文章可就豐富又多元了。
以下列舉常用的材料與工法。
1.中空框架:
將原本一體成形的桿頭,設計成中空框架:視複雜程度可採不銹鋼鑄造也可採軟鐵鍛造。
2.特殊鋼桿面:
桿面與桿頭本體材質不同,採獨立製作,用CNC切削後焊在桿頭主體框架上,材質有鈦合金或是鉻釩合金鋼、麻鋼等等。
鈦合金特色:抗拉強度高,耐衝擊,比重輕,是不銹鋼的60%。
鉻釩合金鋼特色:鉻可以增加硬度;而釩可以增加韌性。
3.鎢鋼配重:
桿底趾部放進鎢鋼配重,由於鎢鋼比重是不銹鋼的兩倍,配置在桿底更容易將重心壓低,把球打高。
因此可以實現更緊湊的設計,能做出近似刀背的簡潔外型而又兼具凹背的易打性。
4.聚氨酯吸震:
聚氨酯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常用在膠輪,墊圈,鞋底等處,有減震耐磨耗的優點,在桿面與本體之間填入聚氨酯,可以吸收擊球瞬間的震動。
註1:每一家廠牌有不同的材料配方,也有可能採用不同的材質。
註2:不一定每一款複合型鐵桿都會有這四項,也有可能只採取其中的一到三項。
以下是兩個例子:
複合型鐵桿常見的四種應用項目示意圖。
使用複合型鐵桿的職業選手
JON RAHM 2023美國名人賽冠軍
Callaway Apex TCB Irons (4-PW)
RORY MCILROY
TAYLORMADE P760(4)
跨界型鐵桿
英文:DRIVING IRON、CROSSOVER IRON、UTILITY IRON
日文:ユーティリティ アイアン、
跨界型鐵桿的特徵
複合材料中空型鐵桿的發展往兩個方向延伸,一是往取代傳統鐵桿的方向,二是往取代木桿的方向。
跨界型鐵桿便是其二。
如果講得淺顯一點,就是小雞腿的功能,但是做成較接近鐵桿的長相,具有鐵桿的打感與特性。
本集主要以外觀為主,功能的方面暫不深入探討,留在下集說明。
跨界型鐵桿外型可以做得很接近刀背鐵桿。
如下圖的MIZUNO FLI-HI IRON UTILITY
中空的本體,加上趾部與跟部鎢鋼配重,具有刀背鐵桿即視感的跨界桿。
也可以做得像明太子一樣穩重的造型。
如下圖的TAYLORMADE STEALTH UDI 。
同樣是中空本體設計,跨界型鐵桿比較接近像木桿桿頭是空腔的設計,而複合型鐵桿比較傾向中空框架的設計。
究竟是看起來犀利的好打,還是看起來穩重的比較上手,端看個人感受而定。
延伸閱讀:
結語
鐵桿造型從刀背到明太子,外型有相當大的轉變,也可以說是鐵桿的進化史。
有趣的是,即使是刀背如此”古老”的設計並沒有被完全淘汰,仍然有固定的需求支撐。
因為視覺上看起來的樣子,不一定跟打起來的感覺相同。
一定要試打才能體會到底這些不同種類的鐵桿究竟有甚麼不同,以及適不適合自己。
GOODSHOT每個月月初會幫大家整理當月的各大廠牌試打會排程,能幫你用最快速度找到最適合的場次,不用在網上找半天喔。
各大廠牌球桿試打會鐵桿型式:
Titleist:T100、T150、T200、T350=複合型鐵桿。
Taylormade:P700系列=複合型鐵桿。
PING:G430=複合型鐵桿。
Bridgestone:221CB、222CB+=鍛造凹背型鐵桿。
ONOFF:AKA=口袋凹背型鐵桿+鎢鋼配重、KURO=中空複合型鐵桿。
SRIXON:ZX MKII=中空複合型鐵桿。
延伸閱讀:
下一集將繼續探討鐵桿進化的方向與易打性,容錯性之間的關係,更能有效率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鐵桿,請勿錯過喔!!!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