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7號鐵角度是20年前的5號鐵!?到底幾號鐵應該要打多遠?鐵桿的桿面角度與距離~認識高爾夫球桿系列1-3<IRONLOFT>

幾號鐵桿應該要打多遠??

鐵桿配置該怎麼規劃呢?

本篇與大家聊聊鐵桿桿面角度的進化史。Ironloft

鐵桿的桿面角度與距離IRONLOFT

聽A球友說7號鐵應該打到140碼

旁邊B球友卻說8號鐵打140碼才對~

註:桿面角度LOFT以下簡稱LOFT。

鐵桿LOFT的極限

先從了解鐵桿LOFT的極限開始。

LOFT越小,越需要足夠的桿頭速度後旋量

才能打到理想的高度與距離。

然而LOFT越小桿頭越輕,越難感受桿頭重量;

桿身越長﹑精準擊中甜蜜點難度越高。

近幾十年來,市售鐵桿的LOFT最小極限大約在17度。

IRONLOFT
近乎絕跡的1號鐵桿

相對的,鐵桿LOFT越大,球越容易打高。

LOFT變大,桿面接觸到球的面積會越小。

桿頭更重,桿身更短,觸球必須要很準確。

否則很容易打出厚擊球或是剃頭球

目前市售鐵桿LOFT常見最大極限大約在60


註1:本段落討論的鐵桿LOFT範圍包含挖起桿WEDGE。

註2:LOFT小於17度大於60度的鐵桿非常少見,不在討論範圍內。

Snipaste 2022 12 06 09 00 52
稀有的72度挖起桿

常見鐵桿組搭配形式

市面上販售鐵桿組合各式各樣,下列是常見的搭配形式。

有鐵桿加挖起桿成套組合,或只有單獨鐵桿組。


4號鐵~9號鐵+P桿+U桿+S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49 04

5號鐵~10號鐵+P桿+A桿+S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50 31

5號鐵~9號鐵+P桿+A桿+S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35 08

4號鐵~9號鐵+P桿+G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51 44

4號鐵~9號鐵+P桿+W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39 12

4號鐵~9號鐵+P桿。

Snipaste 2022 11 09 22 37 09

6號鐵~9號鐵+P桿+G桿+S桿。

……..


5號鐵~9號鐵+P桿。

5號鐵~10號鐵。

6號鐵~11號鐵。

………

高爾夫廠牌大大小小十分多元,還有很多組合就不再列舉。


其中有3件事值得探討:

1.為什麼1號、2號、3號鐵桿不在套裝裡面?

2.為什麼鐵桿桿號並沒有固定LOFT?

各廠牌7號桿的LOFT從25度到30.5度的都有,並不固定。

3.為什麼P桿與S桿之間那隻桿,有許多不同名稱?

例如各廠牌命名有U桿、G桿,或者是A桿、W桿等等,並沒有統一的名稱。


為什麼會這樣呢?

選桿的時候是不是很困擾呢?

接下來一一梳理幫大家找出原因。

註1:本段落討論市售成套桿組,不包含工坊調校或特規產品。

註2:LOFT有諸多譯名,傾角、仰角等等,並沒有統一,球具廠商各自表述。

延伸閱讀:

1、2、3號鐵都跑哪兒去了?

為何市面上幾乎看不到1號、2號、3號鐵?

究竟有1、2、3號鐵嗎?

沒看過不表示沒有,或許車庫深處或中古球具店還找的到。

好比沒人見過恐龍,但化石能證明恐龍曾存在過。

會不會恐龍其實沒有消失,而是演化成鳥類繼續生存在地球上?

鐵桿LOFT的演化史

下表是近50年來,鐵桿LOFT的演化趨勢。

每家球具廠商的設定不盡相同,所以每個號數的LOFT也不會是固定的數字。

例如1970年的1號桿是從17度~19度。

以此類推。

Snipaste 2022 11 27 13 34 28

先從此表左側看起,最小的LOFT是17度,最大的桿面角度是60度。

一一往右邊逐個年代說明。


197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班侯根)

從1號桿的17度,到S桿的58度,大約平均每4度遞增一個號數。

班侯根的鐵桿組成:1號鐵到9號鐵,+P桿+S桿,共11隻。

Snipaste 2022 11 22 22 54 23
BEN HOGAN的球桿碼數距離對照表

BEN

以現在職業球員的水準來看,班的擊球距離或許並不算遠。

從S桿的80碼到1號鐵的195碼,有115碼的跨度。

例如:9I的差距是指9I的距離115減掉PW的距離100的差,115-100=15。


1980年代(代表人物:巴勒斯特羅)

從3號到P桿LOFT都變強的情況下,S桿與P桿之間,出現了約2度的空隙。

G桿漸漸浮現,也就是GAP WEDGE,填補P與S之間空隙的意思。


來看看巴勒斯特羅的數據。

他的鐵桿組抽掉1號鐵桿,加入了G桿

從2號鐵到9號鐵,加上P桿+G桿+S桿共11隻。

Snipaste 2022 11 23 21 04 46

60歲世代SEVE BALLESTERO的球桿碼數距離對照表

SEVE 1

鐵桿擊球距離從100碼到235碼,有135碼的跨度。

鐵桿間距在12碼~15碼之間,非常精準。

註:巴勒斯特羅1980年代得過5個大滿貫賽冠軍,世界排名第一連續61週,生涯共獲得91場冠軍,1997年獲選進入高爾夫名人堂。


1990年代(代表人物:艾爾斯)

到了1990~2000年時,2號桿~P桿的LOFT越來越強,1號桿徹底消失了。

S桿與P桿之間已經出現4度的空隙,於是G桿正式出現在套裝桿組內


參考艾爾斯的數據:

鐵桿組成從2號到P桿,加上+52度+56度+60度共12隻。

Snipaste 2022 11 22 22 55 25
50歲世代ERNIE ELS的球桿碼數距離對照表
ERNIE

擊球距離從112碼到235碼,有123碼的跨度。

每隻鐵桿的間距在10碼~15碼之間。


2010年代(代表人物:伍茲)

來到2010年,鐵桿LOFT持續變強,2號鐵桿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3號鐵桿。

L桿開始成為標準配備


參考伍茲的數據:

鐵桿組成從3號鐵到9號鐵,加上P桿+S桿+L桿共10隻。

Snipaste 2022 11 22 22 56 07
40歲世代TIGER WOODS 的球桿碼數距離對照表
TIGER

鐵桿擊球距離從100碼到240碼,有140碼的跨度。

與班侯根一樣神奇的是,伍茲從P桿到3號鐵,每一隻的間距都是15碼。


2020年代(代表人物:麥克羅伊)

2020年的時候,3號鐵也消失了,4號鐵來到了19度

這10年LOFT變強的速度更快,G或A與S之間空隙又來到了4度,於是出現了As桿,

表示是位於A桿與S桿之間的桿。

甚至S桿也開始出現54度的產品。


參考麥克羅伊的數據:

鐵桿組成從4號鐵到9號鐵,加上P桿+S桿+G桿+L桿共10隻。

Snipaste 2022 11 24 08 52 57
30歲世代RORY McILROY的球桿碼數距離對照表

RORY

鐵桿擊球距離從106碼到240碼,有134碼的跨度。

每一隻鐵桿的間距從9碼到21碼之間不等。

20歲世代代表人物:薛夫勒

Snipaste 2022 11 27 12 27 55

薛佛勒的數據:

鐵桿組成從3號鐵到9號鐵,加上P桿+S桿+G桿+L桿共11隻。

SCOTTIE 1

鐵桿擊球距離從104碼到240碼,有136碼的跨度。

每一隻鐵桿的間距在12碼到14碼之間,相當精準。

1、2、3鐵等於現在的4鐵

從上述可以發現,以桿面角度來看1、2、3鐵並沒有完全消失。

只是變成標上4號的長鐵桿。

現在4鐵的桿面角度已經做到跟過去1鐵很接近了。

而且同樣的目標距離,不擅用長鐵桿的話還有混種桿可以選擇。

現在的趨勢是,五號鐵到3號木之間,越來越多人配置混種桿

長鐵桿難上手,會給人心理壓力,買了打不起來的球桿並沒意義。

因此”命名”1、2、3鐵的產品已漸漸在市場上消失。

現在的7鐵LOFT等於過去的5鐵?!

7鐵從50年前40度到現在27度,變化不小,為什麼呢?

是商業手法?

還是物競天擇?

恐怕沒有標準答案。

美系的球具廠一年更新一次產品線,日系的約兩年更新一次。

每次改款都要引起話題以及賦予與時俱進的升級感。

目的都是讓消費者更容易上手,打起來更有成就感。

以總體來看,高爾夫運動的普及,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化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鐵桿編號並沒有統一規格

鐵桿編號規則既不是依照LOFT,也不是桿身長度,並沒有統一規定。

同一家球具商生產的鐵桿,不同系列的LOFT布局也有差別。

鐵桿編號作用就是從球袋抽出鐵桿時方便識別。

僅僅如此而已。

所以在數字鐵桿上不會見到LOFT刻度。

註:單品挖起桿會標註LOFT。

P桿與S桿之間的桿要叫甚麼桿?

最早期的P桿是緊鄰著S桿。

由於S是沙坑桿,角度要維持56度才有效果,所以不會變動。

當P桿的LOFT越來越進化,P桿與S桿中間的空隙需要填補。

因此出現G桿、A桿、W桿、U桿等等這些桿種。

各個廠商有不同的命名邏輯,並沒有統一共通的規則。

建議各位球友不要只靠英文字來確認度數,還是以規格表或是量測後的數值為準。


目前主流的單品挖起桿廠商,大多數都會將LOFT角度刻在桿底上,非常容易辨識。

Snipaste 2022 08 16 14 10 57

那麼挖起桿的範圍該從哪裡開始呢?


市售大多數單品挖起桿的產品線從LOFT46度開始,最大到60度。

最大60度的原因在前面的段落說明過,而最小46度的原因是挖起桿原理是楔子(WEDGE)的關係。

挖起桿的原理請參考下列延伸閱讀:

那麼P桿算不算挖起桿呢?

隨著桿面角度越來越強,P桿小於45度的話就不能算是挖起桿。

現已出現P桿41度接A桿47度的套組產品了。

那麼單品挖起桿可從A桿的47度往上加4度從50度或52度的挖起桿開始考慮

鐵桿組設定的關鍵項目

雖歷經世代更迭,但不管球袋中的鐵桿是從幾號到幾號,其中幾件事沒有多大改變。

以上述各世代PGA選手鐵桿數據,可整理出下列四項通用於各世代的重要指標

四項正可當作評估鐵桿的基礎項目。

PGA職業選手鐵桿最遠距離平均240碼的原因

鐵桿有兩個積極功能:

兩個防禦功能:

第1項又比其他3項來的勢在必得。

因為梯台上變數最小,最不用考慮球位LIE的影響。

職業選手的最長鐵桿距離都落在240碼上下,從50年前到現在幾乎沒什麼改變。

這不見得是球員的極限,有很大的原因是三桿洞的碼數長度規定所致


目前USGA美國高爾夫協會所訂定的規則:

男子職業比賽場地

  • PAR 4:240碼到490碼。
  • PAR 5:450碼到710碼。

女子職業比賽場地

  • PAR 4:200碼到420碼。
  • PAR 5:370碼到600碼。

以PGA的2021~2022賽季為例。

全年一共50場賽事,每個場地平均有4個3桿洞。

總共200個3桿洞,其中超過240碼的只有4個,僅占總數的2%

四桿洞的最長距離490碼,開球280碼,剩下210碼用不到這支最長的鐵桿。

五桿洞的最長距離710碼,開球280碼,接3號木240碼,剩下190碼也用不到。

也就是說,職業球員球袋裡的最遠鐵桿,是以考量會遇到的最長三桿洞評估。

以3桿洞的長度評估鐵桿配置

那麼從台灣球場環境來評估鐵桿配置?

以下是台灣球場3桿洞統計資料。

60個高爾夫球場,標準18洞場地外,有9洞、27洞、36洞的設計。

3桿洞總數量約有280個

台灣球場藍梯3桿洞距離數量統計

BLUE1

藍梯的距離從248碼~110碼。

數量最多的是190碼到199碼之間,有49個,佔總數17.5%。

230碼以上有10個占總數4%

BLUE2

台灣球場白梯3桿洞距離數量統計

WHITE 2

白梯的距離從248碼~110碼。

數量最多的是160碼到169碼之間,有54個,佔總數的20%。

最遠距離與藍梯一樣,原因是左營球場三桿洞白TEE與藍TEE共用。

220碼以上有7個,僅占2.5%

WHITE1

台灣球場紅梯3桿洞距離數量統計

RED 1

紅梯的距離從239碼到75碼,跨度164碼。

數量最多的是120碼到129碼之間,有49個,佔總數的17%

最遠距離在左營球場,只比白梯少10碼。

在200碼以上的數量只有3個,僅占1.1%

RED1

瞭解鐵桿組的LOFT規格

要如何發揮鐵桿功能,首先了解手上鐵桿的LOFT。

可找規格表確認或是請工坊技師協助量測。

或許心中認定的實際上有很大落差。

做成表格後,一目瞭然便於評估。

例如拓海手上的鐵桿組合LOFT如下表陣容。

拓海

紀錄各支鐵桿打出的距離

拓海記錄各支鐵桿的距離如下表。

拓海3
註:距離碼數是平均距離

表中可知拓海24度長鐵桿打不出應有間距。

分析拓海的鐵桿基礎能力指標:

鐵桿管理等於風險管理

經過上述能力評估,幫助拓海知道最長鐵桿尚打不足平均間距

需要再練習揮桿基本能力。

或是選擇角度比較不那麼強的套桿組,滿足平均間距。

下場時若遇到超過170碼的3桿洞,拓海了解這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打兩桿分段ON上去,採取推得好也能保PAR的策略。

長的3桿洞當成4桿洞來打,不必每個三桿洞都要一桿上。

降低風險減少心理壓力,反而可以更穩健。

結語

鐵桿LOFT的進化,是實態也是不可擋的趨勢。

建議球友實測並紀錄自己鐵桿的桿號、桿面角度、碼數的紀錄表。

清楚認知自己的球桿,就是建立自信的開始,馬上動作不嫌遲

祝大家打球愉快,天天進步!!!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加入好友 1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

L gainfriends 2dbarcodes BW 1

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