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Loft angle,日文:ロフト角
目錄
桿面角度Loft angle(仰角、傾角)
桿身中心軸線與桿面之間的夾角,下圖是桿底平放於地面,桿身與地面水平線互相垂直時的側面示意圖。
鐵桿的桿面角度

木桿的桿面角度

推桿的桿面角度

LOFT 中譯眾說紛紜
桿面角度有人講仰角,也有人說是傾角,各大品牌的規格表上用詞也不盡相同。




英文與日文便沒有這個問題。


來看看官方說法
中譯眾說紛紜該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官方說法。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公布的高爾夫規則,其中規則4球員之裝備品的4.1球桿這一項,當中有寫到:
“功能特性”係指球桿用於打擊時會影響其功能之任何一部分,例如其握把、桿身,或桿頭或其底角或仰角。
R&A的原文如下: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means any part of the club that affects how it performs in making a stroke,
such as its grip, shaft, clubhead or lie or loft ,
由此可知,官方的翻譯lie=底角,loft=仰角。
似乎有點眉目了,那仰角的中文是甚麼意思呢?
中文維基百科
視線在水平線以上,則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被稱為仰角angle of elevation。
與仰角相對的概念:視線在水平線以下,則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被稱為俯角。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仰角angle of elevation(查無LOFT ANGLE)
對於觀察高於水平面物體的觀察者而言,過觀察點的水平線和視線之間的角稱為仰角。

高中物理
有斜拋仰角這個名詞,從下圖來看,比較類似高爾夫球的飛行路徑。
仰角是指圖中的θ角。

當桿身垂直地面(水平線)
真是越看越迷糊了,後來想想,擊球時桿面將球彈射出去, 球才是運動主體。
如果這樣來看的話……

地面設定是等於水平線,而垂直桿面劃一條橘色線,表示為出球的方向。
註:實際上的出球方向會因為球員的桿頭進攻角度以及桿頭速度而有些微變化,本篇圖例設定為垂直以便於說明。

粉紅色三角形的三個內角,C+D+F=180度。
F已知是90度,所以C+D=90度。

紫色三角形的三個內角,H+G+A=180度。
G已知是90度,所以H+A=90度。
剛剛粉紅色三角形C+D=90度。
H+A=C+D,D又等於H,得出A=C。
桿面角度A等於仰角C。
看到這邊好像已經有答案了,但是……..
當桿身前倒不垂直於地面
如果當桿身不垂直於地面,而向前倒了一點角度呢?

這時候桿面角度A還是A,但仰角C’已經不是之前的仰角C了。
隨著桿身前倒多少角度,仰角就會減掉多少角度;反之亦然。
由上述可知,只有當桿身垂直於地面時,桿面角度等於仰角。
而是不是每一次擊球時,桿身都剛好垂直於地面呢?
答案應該不會永遠總是剛好垂直,而是得視需要來做調整。
地面傾斜1
剛剛都是地面水平的狀況,如果地面是傾斜的呢?

球場上難免會遇到斜坡,那麼球桿的設定也要跟著調整。
上圖是45度前低後高的斜坡上用同一根球桿設置,這樣一來,桿面角度還是A。
但是出球角度以水平線為基準來看是在藍線與橘線中間的夾角,也就是說C已經從仰角C’變成俯角C”了。
有人用俯角打球嗎?
有耶!還真的有,美國名人賽奧古斯塔球場第16洞著名的打水漂,就得用俯角打球。
00:11~00:15 數名選手岸邊擊球慢動作。
00:34~00:40 迪香波以手勢解說俯角出球。
美國名人賽奧古斯塔球場第16洞打水漂解說
地面傾斜2
用極端一點的案例來比較與探討,總是特別有趣;
下圖是60度前高後低的斜坡,仍用同一支球桿設置。
仰角是藍線與橘線的夾角C”,這時球會被高高的往上拋然後朝後方飛去。

有人把球打往後面飛的嗎?
有耶,那就是菲爾米克森,下面影片請他示範怎樣背對目標還能將球送到洞口邊。
看了上面的兩個精采表演,這時候是不是可以這麼說:
球桿的Loft angle都是固定的,等於桿身與桿面的夾角,可視為是固定Loft,目錄上的是這個規格。
加入擊球者的因素之後,依照擊球者的需求以及地形的考量。
從打法的設定上,選擇球桿的號數上,可賦予球不同的出球角度(仰角或俯角),用以擊出想要的球路。
而擊球當下的Loft,也就是垂直於桿面的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
因每次擊球的地形與站位不同,會隨之變動,可視為是動態(Dynamic)Loft。
擊球前要以動態Loft來思考想像現在的設定可能會擊出怎麼樣的球。
如果只以球桿的固定Loft來思考想像的話,遇到斜坡或是特殊複合地形,就很容易誤判。
補充註解1:打出理想球路除了球桿固定Loft及動態Loft之外還得靠其他因素。
如桿頭的進攻角度Attack Angle、桿頭速度、揮桿路徑、球的材質、摩擦係數、後旋量、甚至氣候條件等等綜合的效應而產生的。
補充註解2:受到桿頭進攻角度的影響,動態Loft不一定會等於出球角度。
補充註解3:圖例僅供概念參考,實際上的擊球不會是這麼完美的狀況。
補充註解4:本篇介紹球桿固定Loft為主,所以暫不繼續深入探討下去。
14支球桿的LOFT
以下就各種球桿的Loft說明,可點進連結看說明文章
推桿LOFT:1度~5度
果嶺周圍的短桿WEDGE LOFT:46度~60度
鐵桿:17度~45度
鐵木桿、混種桿:18~30度
球道木桿:(建構中)
開球木桿:(建構中)
結語
上述兩個影片中的實例若用同一支球桿應該打不出來,僅是為了說明球桿Loft應用概念所做的比較。
在甚麼地形採用什麼樣的球桿,要怎麼設定怎麼打,端看擊球者的功力、智慧以及想像力。
至於Loft中譯要怎麼稱呼,目前業界幾乎不太可能統合,並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
各位球友明白在指甚麼即可,看目錄時知道是哪個數據,溝通時只要有共識就好。
直接用Loft來表達,或許是最不容易被誤解的方法。
AOA BUNKER HOLE IN ONE JLPGA Jon Rahm PRESHOT ROUTINE Rory Mcllroy Scottie Scheffler SMASHFACTOR 一桿進洞 中古球 俞俊安 吳佳晏 姚宣榆 張緯綸 擊球效率 擺盪球 曾彩晴 李玠柏 林子涵 桿娣 沙坑 沙耙 洪健堯 滷蛋球 潘政琮 盧昕妤 禮儀 程思嘉 第1次下場 練習場 美國名人賽 西村優菜 試打會 詹世昌 起桿平衡管 進攻果嶺 錢珮芸 鐘擺原理 雷射測距儀 飛行距離 高爾夫 高爾夫攻略 高爾夫球 麥克羅伊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