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球效率英文是smash-factor,日文是ミート率,指的是同一件事。
各位球友想再增加擊球距離嗎?
答案應該都是肯定的,距離可說是球友永恆追求的課題。
要怎麼樣才能打得更遠?
直覺上揮桿速度加快,應該就可以讓球飛更遠才對;
可是越加速揮桿,反而球質越不穩定,失誤也變多了。
各位球友是否曾經為此困惑過,有沒有辦法藉由數據量測來評估呢?
球初速最主要是來自桿頭的速度沒錯,但另外一個關鍵忽略了,一樣打不遠。
這個關鍵就是擊球效率。
目錄
擊球效率smash factor是什麼
以方程式敘述,就是球的初速除以桿頭速度等於擊球效率。
舉例如下:
愛爾蘭職業選手RORY MCLLROY,持DRIVER的擊球效率。
RORY持DRIVER擊球,揮桿的最高桿頭速度達時速191公里,桿頭擊中球之後,
球以時速287公里飛出去,擊球效率就是287除191得出1.5。
287km/h(球初速) ÷ 191km/h(桿頭速度) = 1.5(擊球效率)
參考了世界頂級選手的數據,那麼一般球友的情況是怎樣呢?
請參考下圖:
A球友以148km/h桿頭速度擊球,因略偏移甜蜜點,擊出180km/h的球。
擊球效率等於1.4,預估飛行距離為196碼。
B球友以141km/h桿頭速度擊球,因擊中甜蜜點,擊出211km/h的球。
擊球效率等於1.5,預估飛行距離為211碼。
由此可知
- 球桿揮得快,不一定比揮慢打得遠,還得擊中甜蜜點,才能有效傳遞能量。
- 球桿揮不快,但擊球效率夠好,也有一定的距離水準。
擊球效率有其上限
事實上,一般的球友平均擊球效率大概1.3左右,職業選手約1.5左右,
目前PGA平均擊球效率排名第一的是Camilo Villegas,數值是1.515。
然而高爾夫的擊球效率是有其極限的,就是1.56。
一般球友買得到市面上的球與桿頭,大多數都是按照國際規則製造的。
所以再怎麼打,擊球效率都不會超過1.56,只有可能無限接近。
擊球效率會依桿面角度越大而遞減
桿頭號數越大仰角越大,傳遞給球的能量在速度方面會越小,而在倒旋方面會越多。
同一人用DRIVER可以打出1.5的話,拿PW大概是打出1.13。
加入桿面角度考慮的話,有另外的方程式計算,為避免講得太複雜,先具備這樣的觀念就OK了。
我們以提升DRIVER距離為主軸繼續談下去。
提高擊球效率有甚麼好處
擊球效率的好壞會產生甚麼結果?拿棒球賽事來對照就很容易了解。
擊球效率差的打者,常打出高飛球,內野滾地球,擦棒球,界外球。
擊球效率高的打者,常打出強勁穿越內野安打,平飛安打,甚至全壘打。
各位球友看到這就明白了,擊球效率差,不一定表示打擊者揮棒速度慢。
而是打出去的球常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與球質。
要說追求棒球擊球效率高的極致代表就必需提到鈴木一朗。
他的訂製球棒比一般選手更細,而且職業生涯28年來沒有更改過規格。
他在受訪時說明過原因:
「很多人都以為棒子越粗越好打,我認為球棒粗只是比較容易碰到球而已。」
「與其用比較粗的棒子打到不該打的地方而出局,我寧願用細的棒子揮棒落空。」
我們把上述兩句改成高球語言說看看:
「很多人都以為越用力打越遠,我認為用力打只是比較大聲而已。」
「與其用盡全力揮桿打出OB,我寧願握短輕揮打上球道。」
棒球與高爾夫之間雖有很多不同,我們可以學習一朗的智慧與精神。
將擊球效率提高,相同的結果是方向性跟球質都會變好,距離控制能力提升。
結語
看到這邊,相信各位球友很想趕快知道自己DRIVER的擊球效率數據是多少吧。
市面上可以量測的儀器很多,品牌也是五花八門,量測原理各有巧思。
現在很多練習場、球具專賣店、教學中心都設有模擬器。
各位球友有空的話不妨安排做個測試,了解自己的揮桿速度與擊球效率。
然而不必一味追求擊球效率,只有效率好也可能打出不夠理想的球。
還需要出球時的倒旋量,桿頭進攻角度等其他因素搭配,這些判斷與修正可以請專業教練給予協助。
更有助於將來練球方向的參考喔。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