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揮桿時雙手要與身體維持三角形triangle,我卻作不到該怎麼辦?高爾夫原理系列2:SWING盪鞦韆鐘擺原理&雙手應用篇(中集)。

常常聽到揮桿時雙手與身體要維持三角形triangle,到底要怎麼維持才能順暢揮桿?

本篇利用鐘擺原理,延續上一集身體旋轉與重心移動的方法,說明並示範如何加進雙手融入擺盪動作;讓你長久以來的疑惑,豁然開朗。

了解手臂如何自然的擺盪,擊球會更順暢穩定喔。

揮桿倒三角形triangle的三個重點

以高爾夫揮桿模擬盪鞦韆的型態,雙手是扮演繩索的角色。

直覺概念貌似很好理解,不過實際上有些細節不盡相同。

真正在練習揮桿動作的時候,很容易在三個主要差異處卡關。

如果能把這三個差異弄清楚,揮桿就可以變得很輕鬆。

三角形的成因是雙手共乘載重物

第一個差異:鞦韆橫樑與繩索四邊形,人體與手臂呈倒三角形。

從鞦韆的正面看,繩索跟座板與橫樑之間呈現長方形。

swing

從高爾夫揮桿的正面看,身體與手之間則是呈現倒三角形。

trangle

橫樑還在,繩索還在,但是座板縮到幾乎僅剩下握把上的一個點了,於是變成了倒三角形。

雖然形狀改變,但功能與結構不變。

雙手還是要共同均衡乘載球桿這個重物。

如果雙手各自為政,手腕就不能在同樣的軌道上擺盪。

或是僅靠一邊施力,三角形是硬夾出來形成的話,也很難順暢擺盪。

人體有兩根橫樑

第二個差異:鞦韆只有一根橫樑,人體有兩根橫樑。

鞦韆有一根固定不動的橫樑,重物擺盪的方向與橫樑垂直。

人體有兩根橫樑,以下簡稱A橫樑是脊椎,B橫樑是兩根左右鎖骨。

A橫樑與鞦韆的橫樑作用相同,理想上可以旋轉但不要移動保持穩定最好。

Snipaste 2023 04 27 09 41 35

而B橫樑的中心掛在A橫樑上,作動類似翹翹板。

B橫樑環繞著A橫樑轉動,只要A橫樑不晃動,B橫樑就容易保持動態穩定。

Snipaste 2023 04 27 09 41 16

所以會常聽到揮桿時要保持脊椎角度以及雙肩自然下垂不要聳肩的說法。

此處是人體與鞦韆在結構上最大的差異。

雙手與身體維持力距而處於被動

第三個差異:繩索是被動的角色,而揮桿時手也完全放鬆嗎?

習慣用手操作一切事務的人類,要雙手不動很困難,實有違直覺。

所以有腋下夾毛巾或是手腕夾球這樣的練習方法,目的都是在於減少手臂多餘的動作。

必須維持雙手與B橫樑之間的一體化,也就是力距型態不能瓦解掉。

雙繩組擺盪球操作示範

使用GOODSHOT團隊研發新產品雙繩組擺盪球做練習,可以立刻將上述的三個難處解決。

很簡單就能上手,做出漂亮的手臂擺盪揮桿動作。

請參考下面影片介紹操作方法。

Snipaste 2023 05 11 19 58 20

雙繩組擺盪球的原理

延續第一集的基礎,穩定頭部、身體旋轉、重心移動,合而為一練習成功後。

表示身體的穩定性已經具備,就可以使用雙繩組擺盪球進行下一步的練習。

雙繩組擺盪球的原理是將兩條球繩接在雙臂與肩膀接合處,模擬雙手平衡乘載重物自由擺盪。

在重力牽引下,兩條球繩自然的平衡承載配重球的重量,就會與身體形成倒三角形。

Snipaste 2023 04 27 22 33 53 2

這時做第一集的基本擺盪動作,能輕鬆地把球擺盪到高度極限。

擺盪的過程中,兩條球繩與身體,自然而然能夠一直保持倒三角形的關係。

而且擺盪的路徑與單繩球掛在胸口擺盪的路徑是一致的。

Snipaste 2023 04 27 22 31 30

一邊擺盪,一邊感受觀察擺盪球的速度,慢慢將雙手融入擺盪球的路徑中。

不要干涉球的擺盪,只要將雙臂慢慢伸直配合球繩擺盪即可。

接下來邊擺盪邊將雙手慢慢合十,合十的動作就是將手臂與B橫樑的一體化的關鍵。

合十用剛剛好可以讓雙掌合在一起還能擺盪的力度就OK。

不需要硬夾,如此一來就能做出順暢又自然的揮桿動作。

Snipaste 2023 04 27 09 01 43

這個結果表示下列三件事成立,足以解決上述三個差異處:

1、雙手共同持續平衡承載重量就能自然維持三角形。

2、單繩擺盪球與雙繩擺盪球的軸心位置一樣,都在胸椎上。

也就是說,即使身體與鞦韆的構造不同,因為軸心相同,基本動作正確的話;

擺盪出來的結果,也就是球的路徑,都會是一樣的。

3、雙臂雙肩保持被動放鬆,只要做到雙掌合十的同時還能一邊擺盪就沒問題了。

(至於手腕手掌的用法與握桿有關,於下一集會提到)

結語

揮桿三角形是許多球友學球過程中必練的基本功夫。

本篇提供能立即體會雙手自然擺盪輕鬆練習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為揮桿不順暢而困擾的朋友,可照著影片說明實際操作嘗試看看喔!!!

在下方GOODSHOT STORE產品頁面內,有詳細介紹SWING BALL擺盪球與購買方法。

歡迎入內參觀。

延伸閱讀:

AOA BUNKER HOLE IN ONE JLPGA Jon Rahm PRESHOT ROUTINE Rory Mcllroy Scottie Scheffler SMASHFACTOR 一桿進洞 中古球 俞俊安 吳佳晏 姚宣榆 張緯綸 擊球效率 擺盪球 曾彩晴 李玠柏 林子涵 桿娣 沙坑 沙耙 洪健堯 滷蛋球 潘政琮 盧昕妤 禮儀 程思嘉 第1次下場 練習場 美國名人賽 西村優菜 試打會 詹世昌 起桿平衡管 進攻果嶺 錢珮芸 鐘擺原理 雷射測距儀 飛行距離 高爾夫 高爾夫攻略 高爾夫球 麥克羅伊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加入好友 1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

L gainfriends 2dbarcodes BW 1
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