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因為打出厚擊球拉不達FAT與削頂球TOP(薄擊球、剃頭球)而困擾嗎?
本篇來探討這個現象以及有所幫助的測試方法。
目錄
前言FAT&TOP
擊球異常有很多原因,綜合各個角度觀察會最具客觀性。
然而實體世界是立體3D的,電腦螢幕是平面2D的,
一次討論一個維度比較容易理解。
由於此次主題是FAT&TOP,主要探討下桿擊球過程中桿頭最底點的位置與觸球時機。
所以先固定其他維度的條件。
1.觸球時桿面大致上都能正對目標物。
2.觸球點大多在桿面中間,偏差不大。
3.LIE角設定正確。
4.揮桿路徑基本上穩定。
5.先不考慮斜面,圖例以水平面為準。
桿頭上有個部位叫做LEADING EDGE,如下圖中的紅色曲線位置。
削頂球第一類
將球放在水平人工草皮墊上打擊,視角往下移至側面,對正球的中心點。
慣用右手球員右手邊上桿,由右至左下桿擊球,紅線是leading edge會經過的路線。
可以看出桿頭Leading Edge 先經過揮桿路徑最低點,沒觸到地面,往上升時才觸到球。
1.觸球點在球的赤道之上,幾乎與球的重心平行。
2.桿面角度沒有作用。
3.球飛不起來,沒有後旋量,平飛出去很快落地。
(註:桿頭與球的大小非正常比例,示意參考之用)
削頂球第二類
同上條件,變成桿頭在下桿時還沒到達最低點,先於球的重心赤道線之上觸到球。
註1:實際上的軌道會再更平緩些,圖例比較誇大是為了便於比較。
註2:球飛出方向的角度為示意,並非固定角度。
這樣的削頂球:
1.桿面角度沒有作用,球不會有後旋量或很少。
2.地面產生反作用力,經由球傳到桿身再回傳到手上,手可能會感到異常震動甚至疼痛。
3.因為反作用力影響,揮桿軌道觸球後改變,收桿看起來就會不自然。
4.球有可能因為人工草皮墊的反作用力而彈飛起來,但飛不高,也飛不遠。
削頂球第三類
桿頭先打到地面才觸球,屬於厚擊。
然而過早的厚擊,反而又變成另一種削頂,如下圖所示。
與第一類削頂球的相同之處在於上升路徑觸到球,差別在於桿頭先觸地再擊中球。
第三類的特徵是:
1.桿頭的動能被地面吸收,速度變慢。
2.桿面角度幾乎無用,球不大會飛起來,比第一類更弱的球。
3.後旋量比乾淨觸球時還差非常多。。
4.會先發出打到地板”咚”的聲音,再聽到觸球”咖槍”的聲音。
5.直接來自地板反作用力道很強,手會感到異常震動,甚至受傷。
6.受到反作用力影響,收桿不自然。
厚擊球
若路徑是在1與2之間進入觸球的話,可以打出比較好的球質。
1與2之間再做比較,觸球越接近2的上緣球質越好。
如果於路徑2下方進入的話,先打到地面再觸到球,就會變成厚擊球。
從圖例看起來要剛剛好進入路徑2上面好像很困難,似乎無法避免厚擊,然而實際下場時草皮跟球之間還是有空隙的,若在練習場上能乾淨觸球,實際下場就不會太困難辦到。
打出這樣的厚擊球時,通常會出現下列狀況。
1.桿頭的動能被地面吸收,速度變慢。
2.桿面角度能幫助球飛起來,但因速度變慢故不會太高。
3.後旋量有,但比乾淨觸球時還差很多。
4.會先發出打到地板”咚”的聲音,再聽到觸球”咖槍”的聲音。
5.直接來自地板反作用力道很強,手會感到異常震動,甚至受傷。
6.受到反作用力影響,收桿不自然。
改善的方向
會打出厚擊或是削頂,也就是經過上桿下桿之後觸球時,沒有經過原先設定的觸球位置。
這有三種可能情形:
第一種:揮桿最低點穩定,但不是落在太前面,就是落在太後面。
如果是這樣的情形,把揮桿路徑變成平緩寬大的圓弧,
會比陡峭的揮桿路徑更有容許失誤的空間。
以陡峭的下桿路徑,正確執行的話也是可以擊出好球。
下場時某些狀況確實需要這樣的方式才能打到球。
然而發生位移的話,就比較容易出現削頂或厚擊
有一定的經驗與技術能掌握得好。
換成如下圖寬大平緩的路徑軌跡,桿面先觸到球,桿底再觸到地。
寬大平緩的路徑,即使早一點觸到地,球還是可以飛起來。
即使比預計的早一點觸球,也不容易形成削頂球。
第二種:揮桿最低點不穩定。
揮桿路徑最低點在地面之下,所以先打到地再彈起來打到球,變成削頂球第三類,或是厚擊球。
揮桿路徑最低點往上移太多,在球的赤道線之上,變成削頂球第二類。
第三種:上述兩種情形混合,削頂厚擊常常不固定會發生,擊球穩定性還要再多加努力。
乾淨觸球測試法
是否做到乾淨的觸球,可以將球放在練習場上最短的橡膠TEE上,打幾球看看。
如果厚擊的話,首先手比較不容易受傷;
再者,厚擊會先打到橡膠TEE而不是人工草皮墊,由手感跟聲音可以立即分辨。
如果削頂的話,沒有地板的反彈力,球不太會往上飛。
可以約略的知道問題在哪裡,比較不會誤判。
剛開始可能會覺得球都打不起來,因為瞄球的位置往上提了,身體的設定也要跟著微調,
如果培養出隨球所在位置的狀況微調身體設定的能力,即使遇到各種LIE的狀況下也能擊出好球。
LIE:球所處於地面的狀態,如沙地,長草,或草痕等等。
結語
厚擊球與削頂球是初學者常遇到的關卡,本篇可作為觀念輔助的參考;
穩定重複地進入理想的觸球位置,揮桿的整體都得考量,建議請專業教練進行指導。
經驗豐富的教練,用聽的就知道問題在哪裡,勝過自己慢慢摸索。
下場時,初學者比中高階者更容易遇到LIE很差的地方。
能做到乾淨觸球,在困難複雜的LIE可擊出好球的機率比較高。
先觸到球,再擊到地,穩定揮桿路徑,讓LIE的影響降到最低,在練習場便可逐步建立起下場擊球的信心。
祝大家練球愉快!!!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