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場上5個壞習慣恐讓桿數不減反增!他不知不覺中了好幾個!habit

為何練習場跑很勤,擊球卻還是不穩定,下場的桿數也沒減少......

練習場跑很勤,擊球還是不穩定,下場桿數還是爆……

其實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擊球壞習慣。habit

本篇為大家整理了五個會導致無法進步的小習慣。

打完球握桿不放掉,挖下一顆球就打


習慣形成的原因:

剛開始學球打出好球時,會趕緊記住是怎麼打的;手捨不得放開握桿,雙腳也不離開剛剛站的位置。

球挖過來放在上一顆的位置就打,想再次重現好球。

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習慣。


觀念調整說明

擊中甜蜜點是很纖細的功夫,每次擊球的設定都跟上次不一樣。

下場實戰的時候,連續兩球都用到同一支桿的機率很低;

更不可能打完就握住桿子不放,直到打下一球。

即使練習場般平整的地形,也沒有兩次完全一樣的擊球。

這一顆能打出好球,下一顆不必然是好球,反之亦然。

再換個角度看,若以上一顆球的設定拿來打下一顆,就等於註定會失敗。

只有每次重新設定才有可能每一顆都打得好。

打完一球把桿子放下,離開打席。

到休息座位坐下,喝個水,看看遠方,放鬆一下。

節奏放慢走進擊球區,模擬下場預備擊球的感覺。

在練習場練習下場時的行為模式,才會對下場成績有幫助。

每球都用全力全揮桿


習慣形成的原因:

球友都很在意自己的距離。

把練習的唯一目標放在追求最大距離上。

七號鐵沒有打出七號鐵該有的距離,就覺得是失敗的揮桿。

為了達到距離的極限,於是從頭到尾每一支桿的每一顆球都全力做全揮桿。


觀念調整說明:

球要打遠,桿頭速度越快越好吧?

越用力打,桿頭速度應該越快啊!

為什麼還是打不遠呢?

很用力揮桿了卻還是打不遠,那再更用力好了。

不穩就更難打出好球,打很多球卻沒進步,還搞得腰酸背痛,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球要打得遠,除了桿頭速度之外,別忘了還有一個要素是擊球效率。

關於擊球效率請參考下面文章說明。

簡單講就是桿頭速度轉換到球起飛初速的效率。

效率越好,表示能量傳遞的越透徹。

擊球時桿頭與球接觸只有一個點,能量就靠這一點點面積來傳遞,

越接近甜蜜點擊球效率就越好。


舉籃球為例:

三分球命中率很高的射手,通常罰球命中率也很高。

因為三分線準,所以才練罰球的嗎?

一定不是,絕對是因為罰球命中率夠高,才往三分射手發展。

*****************************************************************

高爾夫也一樣,半揮桿打不好,全揮桿就不可能會好。

所以當全揮桿打不好的時候,不要再加力量下去。

而是要轉換思考如何讓擊球效率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改成半揮桿。

先讓擊球過程穩定下來。

若半揮桿還不穩,就再縮減上桿幅度改成短切球。

短切要擊中甜蜜點簡單的多,建立信心後再慢慢提高上桿幅度。

這樣除了可以持續累積擊出好球質的感覺,方向的準確性也會提升。

到最後會發現,四分之三揮桿就能打到比以前用全力打還遠還穩。

habit

練很多高拋球


習慣形成的原因:

愛打球的人,很少不看PGA轉播。

PGA是運動賽事聯盟,跟NBA本質是一樣的,

需要靠宣傳美技與球星,來吸引觀眾入場購票與球具消費。

因此轉播比賽畫面帶到的一定是高手中的高手,精華中的精華。

拓海看PGA轉播都這樣打,無形中就有了攻果嶺必高拋的觀念。

到了練習場,短桿就勤練高拋球,只想要打出一桿落在洞邊的好球。

結果下場老是炒米粉。


觀念調整說明

短桿技巧千變萬化,因地制宜,打高拋有下列三個考量。

如果球位不允許,下面沒有夠厚的草支撐的話,高拋很難打得出來,很容易打出剃頭球變炒米粉。

即使打得出來,因為揮桿幅度動作大,卻見高不見遠,落地的距離很難控制,大多容易打短。

高拋球掉在果嶺起伏較大的地方,反而更會滾到意外的方向去。

真正需要高拋的場合,少之又少。


練習場的塑膠草墊其實不適合練習高拋,因為球下面沒有甚麼空間,

能打飛起來很多是因為球桿底部反彈地面再把球托起來的,真正下場時這樣打會變得打太厚,飛不起來。

LOBSHOT
失誤馬上改姿勢動作,沒試揮又打下一球

或是請專業教練指導。


習慣形成的原因

練習場繁雜的背景音會影響下桿節奏。

明明在家練空揮感覺很順,怎麼到練習場打又打不出來?

因為心被周圍影響了,平靜不下來,感覺不到桿頭重量,也感覺不到體重的移動。

出現失誤雖想要調整,但一直聽到四周擊球的聲音,調整完沒試揮就會急著想打。


觀念調整說明

個人揮桿節奏型態都不盡相同,牽一髮動全身。

反之,如果不透過試揮,以直接擊球來驗證,那失敗率肯定大大提升。


RANGE 2
打暢打非得趕在時間內把整籃球打完

習慣形成的原因

打暢打直覺是打越多球越划算,能打多少是多少,打多就是賺到。

放進去待打區的球不打完又不太好意思,於是趕在時間內拼命打完。

不知不覺打太多的球,腰酸背痛,球質又不好。


觀念調整說明

下場打球是桿數與球用的越少越好。

在練習場做的卻是相反的事,球打的越多越好。

在練習場就做與實際下場同樣的事,一定有助於下場時的身心狀態。


將每次都打暢打,改成一次只打一盒或兩盒。

簡單記錄出球的狀況,直球,SLICE,HOOK,TOP等等。

才有辦法回想檢討。

30~60顆還很好記,200~300顆就根本沒辦法記了。

RANGE 3
結語

擊球前的準備比別人細心認真,對待每一顆球都不隨便。

每次去練習場上的第一顆球,都可以打得出好的球質的話,

表示往高手路上邁進一大步了。

祝大家練球順利喔!!!

這篇文章會再次觀看,先加入書籤✰收藏網頁~

好友募集中!!!

加入GOODSHOT 會心一擊LINE 官方帳號,即時接收最新高爾夫賽事消息與精采文章喔!!!

您可以一鍵加入。

加入好友 1

或以掃描QR CODE 加入。

L gainfriends 2dbarcodes BW 1

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